分享
A030-DIN模型实现推荐算法
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A030-DIN模型实现推荐算法
飞书用户9071
飞书用户6703
3月18日修改
🎁
【购买前必看】
1、关于我们
深度学习乐园是由python哥
全职技术团队
组建运营【团队成员为:复旦大学博士、华东理工爱丁堡博士、格拉斯哥博士、纽约大学硕士、浙江大学硕士】。
我们只做python业务,精通sklearn机器学习/torch深度学习/django/flask/vue全栈开发。
2、关于项目
我们从2018年开始,就专注于深度学习sci、ei、ccf、kaggle等,至今已有7年,共发表过10多篇顶刊顶会。
官网累积了数百个项目,已有3000多学员付费购买,圈子内有口皆碑:
www.zzgcz.com
(更多高级私密项目无法对外,
联系微信定制:zzgcz_com
)
3、售后承诺
包远程安装调试
,所有项目均在本地运行通过,大部分都有截图和录屏。
支持二次修改
,所有项目都是我们自己写的,改起来也非常容易。
加急定制1-2天可完成
,
这就是实力证明,远程验收满意后再付全款!
所有客户终身售后
。兼职的人家都有主业,谁愿意持续服务你?
1.
项目简介
项目A030-DIN的核心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个性化推荐算法,旨在为用户提供精准、高效的商品或内容推荐。在现代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及内容平台中,推荐系统作为核心功能,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DIN(Deep Interest Network,深度兴趣网络)是一种专门针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建模的深度学习模型,通过捕捉用户历史行为中的兴趣点,动态地生成推荐结果。DIN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能够根据用户的当前兴趣动态调整推荐内容,不仅仅是依赖于用户的全局行为历史。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构建和训练DIN模型,在给定用户行为序列和商品特征的情况下,学习用户的兴趣偏好,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商品推荐。具体来说,项目利用了用户点击、浏览等行为数据,通过Attention机制对用户的不同行为赋予不同的权重,从而更好地捕捉用户对不同商品的兴趣变化。
DIN模型广泛应用于各类需要个性化推荐的场景,包括电子商务平台中的商品推荐、内容平台中的视频推荐等。通过本项目的实现,开发者可以学习如何将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推荐系统中,进而优化推荐精度、提升用户体验。
2.技术创新点摘要
用户行为的动态建模
:DIN模型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在于它能够根据用户的当前行为动态地调整推荐内容,而不仅仅依赖用户的整体历史行为。通过Attention机制,模型可以为不同的用户行为赋予不同的权重,捕捉与当前推荐候选项最相关的行为。这使得推荐系统能够更加精准地反映用户的即时兴趣,从而提高推荐的准确性。
Attention机制的引入
:DIN使用了一个特别设计的Attention机制,来为用户行为日志中的不同行为项分配动态权重。传统的推荐系统往往将用户行为等同对待,而DIN通过计算每个行为与当前候选广告的相关性,动态生成用户的兴趣表示。该Attention机制能够捕捉用户兴趣的变化,并更好地建模不同兴趣点对推荐结果的影响。
多维度特征的交互建模
:DIN模型通过对输入的多维度特征(如用户、商品、上下文等)进行交互建模,将用户行为序列和当前的候选商品特征结合起来,进行深度学习。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用户与推荐物品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提升推荐的效果。
对负样本的处理
:DIN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不仅依赖正样本,还通过设计负样本的选择策略,让模型能够更好地区分用户不感兴趣的候选项,从而提升推荐结果的精度和鲁棒性。
与传统方法的对比
:与传统推荐模型(如矩阵分解、协同过滤)相比,DIN不仅能从用户行为历史中提取出更加精细的兴趣特征,还能够通过动态权重的分配捕捉到用户的短期兴趣变化,从而显著提升推荐系统的预测性能
3.
数据集与预处理
在A030-DIN项目中,数据集的来源主要是用户的历史行为日志、商品特征以及用户画像等。该数据集的核心特点是包含了用户在平台上与商品或内容的交互记录,包含点击、浏览、购买等行为。这类数据具有明显的时间序列属性,且不同用户的行为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征,因而需要特别设计的模型来提取用户行为中的关键兴趣点。
数据预处理流程
:
1.
缺失值处理
:首先对数据集中的缺失值进行处理,确保模型训练时输入的数据完整可靠。对于缺失的数据,可以选择填补平均值或采用前向填充等方式。
2.
归一化
:为了避免不同特征量纲上的差异对模型训练的影响,数值型特征通常会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Min-Max缩放将特征值映射到0到1的范围内,或者采用Z-score标准化,将数据转换为均值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
3.
类别型特征的处理
:对于用户和商品的类别型特征(如用户性别、商品类别等),通过One-Hot编码或Embedding的方式将其转换为适合模型输入的数值形式。DIN模型特别依赖用户和商品特征的Embedding,因此这一步非常关键。
4.
时间序列特征提取
:由于用户行为具有时间属性,模型需要利用行为序列的时间顺序来捕捉用户的兴趣变化。在数据预处理中,通常会对行为数据进行排序,并保留时间戳等信息,以确保模型能学习到用户兴趣的演变过程。
5.
负采样
:为了平衡正负样本的比例,通常会在数据集中对负样本进行采样。负样本是用户未选择的商品,通过引入这些样本,可以让模型更好地学会区分用户的偏好与不感兴趣的商品。
特征工程
:DIN模型的特征工程侧重于构建用户兴趣与商品特征之间的交互关系。通过将用户的行为序列与当前推荐候选商品进行交互,生成包括“用户-商品匹配”相关的动态特征。这些特征通过Attention机制为后续的推荐提供了丰富的输入。
4.
模型架构
DIN模型是一种推荐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深度学习架构,主要通过Attention机制来捕捉用户兴趣,并结合多种特征进行推荐。以下是DIN模型每一层的结构和功能:
输入层
:输入包括用户的历史行为序列、商品特征及其他上下文特征。用户行为序列和商品特征通过Embedding层转化为低维的向量表示。
Embedding层
:对类别特征(如用户ID、商品ID等)进行Embedding处理,将高维稀疏的类别型特征映射到低维稠密空间。对于每个用户和商品的特征,模型使用了多个Embedding向量,分别表示其不同维度的特性。
Attention层
:DIN的核心在于通过Attention机制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加权处理。Attention机制根据候选商品与用户行为的相关性,动态地为用户行为分配权重,数学公式如下:
其中,q代表查询向量(即当前候选商品的Embedding),k和v分别代表用户行为历史中的键值对,通过计算查询与键的相关性,为每个用户的历史行为分配权重。
MLP(多层感知机)层
:使用多层全连接网络,对经过Attention处理后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的组合和提取,逐层提取出高阶特征。公式表示为:
其中,W和b表示权重和偏置,σ为激活函数(如ReLU或PReLU)。
输出层
:通过全连接层将提取出的特征映射到最终的输出,即预测用户是否会对当前候选商品进行交互。对于二分类问题,输出为一个sigmoid激活后的概率值,公式为: